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3:45    次浏览
1933年6月18日上午,时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先生在上海街头被枪杀,凶手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蓝衣社成员。刺杀杨杏佛,对蓝衣社来说,仅仅是个开始。正在他们准备继续按暗杀名单杀人时,《大美晚报》在首要位置刊登了一份绝密“勾魂单”:上面列举了可能被蓝衣社特务暗杀的55位进步人士名单。绝密“勾魂单”见报后,各大报刊纷纷转载,舆论大哗。当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为平息汹汹舆论,不得不发表谈话,对暗杀名单进行“辟谣”。这样,蓝衣社精心谋划的暗杀行动被迫终结。原来,这个暗杀名单是《大美晚报》应王造时之邀刊登。王造时也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发起人之一。据他在在回忆录中讲述,“有一天李烈钧叫我到他家里去,把从程潜(他与程邻居)那里得来盖有骑缝印的蓝衣社暗杀名单给我看,上面列有40多人,鲁迅先生和我也在其内。”李烈钧劝王造时外出避难,王造时认为躲避不是上策。只有把蓝衣社的暗杀计划通过报纸向公众揭露出来,才有可能让国民党当局有所顾忌而不敢大开杀戒。毕竟上海是国际观瞻所在,国民党当局纵然无视国内舆论,也会顾及国际影响的。王造时找到了在有外资背景的上海《大美晚报》的总编辑张似旭。张似旭是王造时的好友,但听了王造时的计划后,顾虑重重。王造时就鼓励他,说,“你有美国的关系,他们决不敢动你。”于是,张似旭就同意了帮王造时实施计划。王造时记不全暗杀名单上的所有人,为防遗漏,他把居住在上海、最有可能被蓝衣社暗杀的知名进步人士都列举出来,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进步人士免受戕害。于是,一份55人的绝密《勾魂单》在《大美晚报》上堂而皇之地“出笼”了。不幸的是,虽然王造时使国民党当局暂时搁置了暗杀计划,但针对进步人士的暗杀行动却并没有中止。仅仅在一年之后的1934年11月13日,,支持中国民权保障同盟,并多次刊发评论文章抨击刺杀杨杏佛的《申报》总编辑史量才与妻儿等人由杭州回沪途中,遭国民党特务枪击而死。史量才生前曾感慨:《申报》这二字,印在报纸上,别人眼中看去是黑的,我的眼中看去却是红的。(刘继兴)